服务热线:
Mob: 15515556013
         19838125165
Tel: 0371-55685300
  

行业资讯

夯土资讯

隐藏内容

朴之原夯土墙 | 敦煌的建筑传统(三)

时间:2020-08-04    来源:朴之原    浏览量:

隋唐两代,莫高窟赞誉颇盛,文献记载:

西连九陇坂,鸣沙飞井擅其名;东接三危峰,滋露翔云滕其美;左右形胜,前后显敞,川原丽,物色新。

从现状看,千佛洞开凿在远离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断崖上,这里大泉河自南向北流去,大泉河两侧都为连绵起伏的沙丘,东面名三危山,西面名鸣沙山。

莫高窟选择在河西由河水冲刷形成的鸣沙山峭壁上。这里不仅与世俗生活隔离较远,更重要的则是由于大泉河的存在,形成一派清幽的大自然风光。

       距莫高窟15公里的南山谷中有个名叫大泉的地方。这里的泉水汇合起来向北流经莫高窟,唐代称为“宕泉”,后来也叫大泉河。

大泉河平时是一条清澈的小溪,每遇涨水季节,这条小溪就会变成宽阔的河流,浇灌着莫高窟的土地,使宕泉两岸红柳丛生、草木青绿。

       古代劳动人民选中了这些可以生栖的地方,经过辛勤劳动,开荒植树,种植粮食果蔬,创造了生活的物质基础。

年复一年地开凿石窟,随着修洞窟主的增多和洞窟的不断修建,到唐代时,莫高窟就建成了古人所记载的“斯构矗立,雕檐化出,巍峨不让龙宫”;更有 “前流长河,波映重阁。风鸣树道……更澄清净之趣。”

       莫高窟旁大泉河自南向北流去,浇灌着石窟脚下的土地,两岸草木枝繁叶茂,可谓依山面水、清幽净美,实为庄严福地之选,才谱写出一曲千年不灭的国宝传奇。

这种选址十分科学,与大自然相融,为莫高窟的开凿和保存起到重要作用。洞窟依山面水,窟前河水滋润周围林木,荒漠绿洲形成莫高窟独特的清幽风光,还有效阻隔阳光对洞窟辐射。由此,从创建算起,历经千余年风雨沧桑,莫高窟仍保存历朝历代700多洞窟及大量壁画、彩塑。

       所以,敦煌绿洲建筑特点之一:逐水而居。而绿洲面积有限,决定该类建筑内部空间及数量相应受限,除了不多,也较内敛、封闭,这样恰利于防风沙和保温。此为特点之二。

第三,环境决定的水源、土质、植被等实况,限制着建造材料及形态,所以当地较多夯土墙建筑、土坯房,且多采用地域性的芦苇、红柳、胡杨作为辅助建造或装饰材料。这些自然材料生态环保,肌理色彩迎合本地,体现敦煌建筑的传统样貌。

朴之原,致力于建筑美学集成塑造的专业机构,旗下夯土墙及挂板,师法自然,风雨沧桑,量身定制的个性化高档工艺,专属品味,满足博物馆、科技馆、美术馆、图书馆、艺术中心、商务办公大楼、剧院、酒店、别墅、民宿的需求,实现建筑形式与内涵统一,成就现代建造与装饰艺术。